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25期(总第262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1-17 09:18

  【工作动态】

  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菏泽召开

 

  【经验交流】

  沂南县“三治合一”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工作简讯】

  省妇联多形式分层次开展扶贫培训

  脱贫任务重点县农民收入增长9.1%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免费培训乡村医生

 

  【工作动态】

  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菏泽召开

  11月3日,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在菏泽市召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副会长谢经荣,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出席会议,山东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王随莲致辞。

  菏泽市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六轮驱动”策略,探索出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2826个,直接安置23.5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带动5.8万名群众脱贫。

  洪天云指出,“扶贫车间”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建设“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要把“万企帮万村”行动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视野,充分尊重企业家精神,丰富和提升“扶贫车间”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与会同志实地考察观摩了鄄城县、郓城县的6个扶贫车间, 15个省(区)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农发行分管同志及企业家代表近260人参加了会议。(菏泽市扶贫办)

 

  【经验交流】

  沂南县“三治合一”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沂南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到脱贫攻坚实践中,把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通过设立孝心养老基金,建立扶贫理事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达到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农村社会治理焕然一新。

  一、实施德治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道德支撑。一是依靠村规民约,设立孝心养老基金。针对农村7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以每个老人每月100元的标准,提前将孝心款交到村里,村集体在这个基础上再补贴10元,共110元按月以现金形式发放到老人手中。在此基础上,教育子女经常到老人家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拉呱聊天等,给老人更多的家庭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建设孝老爱亲、和睦友善的幸福家庭,对老年人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予以全程约束规范。同时,通过“村规民约”,让子女交纳孝心款,承担应尽的孝老义务,充分发挥了过去乡村治理、民间契约的作用。目前,全县573个行政村已有529个建立孝善养老基金,共收到子女孝心款4020万元,募集社会捐款1026万元,受益老年人口2.6万人,贫困人口1.6万人。二是开设道德讲堂,进行道德教育。组成宣讲团定时到村入户进行道德宣讲,将树立道德信仰,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融入其中,发挥德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村民自觉履行义务和社会责任。三是实施“四德工程”,构筑道德堤坝。把善行义举四德榜作为弘扬凡人善举、传播道德新风的重要阵地,在全县农村社区全部建成了四德榜,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坚持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鲜活的凡人故事教育群众,并严格按照村民推选、村民代表大会或道德评议会审议、集体评议表决通过的程序进行,确保选树的典型立得住、叫得响。

  二、加强法治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法律顾问进村开展法治服务。成立法律顾问队伍,定期进村入户村民开展法治教育,以讲法制课、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的宣传外出务工、劳动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为村级组织、村民、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开展法律咨询;对有法律需求却经济困难的村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二是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人民调解员与群众具有天然密切联系的独特优势,深入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针对普遍关心的宅基地、山林土地流转、赡养和继承、婚姻家庭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间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是法律保障让群众后顾无忧。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在农村薄弱地区安装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专项产业扶贫资金产生的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并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确保收益及时得到兑现,让贫困群众免除后顾之忧。四是实施法律援助维护村民权益。完善农村法律援助网络的建设,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所辖村委会、居委会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点,免费给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

  三、推进自治建设,为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一是成立扶贫理事会,加强自我管理。村村成立了由贫困户代表、群众代表、党员干部代表5-7人组成的扶贫理事会,监督扶贫项目实施、资金有效利用,贫困户进入和退出,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负责爱心众筹物资的发放,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信用评级等,充分发挥村级第三方的监督作用,推进村级民主自治,构建起民主和谐的乡村管理新秩序。结合精准识别“回头看”“三问三清”“四看四查”数据清洗等工作,各村理事会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300余条,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共收集需求诉求500余条,及时向村两委反馈,起到了纠偏完善、贴近民意的作用,有效化解了信访问题的出现。二是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完善自我服务。将建设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积极将便民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基层,服务中心统一柜台式服务,窗口挂牌清晰,制度上墙公开,配备电脑、传真、电子信息屏等设备,设置服务区、休息区等人性化服务设施,开设了生产经营、劳动保障、困难救助、综治维稳、文化体育、村民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完善了村民自我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富民科教讲堂,开展自我教育。在推进“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中,整合利用气象科技、远程教育、田间课堂等培训阵地和资源,在每个贫困村规划建成了富民科教讲堂,富民科教讲堂一方面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致富能力,一方面对村民进行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开展自我教育,目前已举办道德培训班63期。四是成立红白理事会,实行自我监督。在每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自我监督,对各种陈规陋习进行规劝、制止,推进村民自治。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位理事会理事身上,严格按照章程和规章制度办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等到遏制,起到了淳化乡风民俗、减轻群众负担、融洽干群关系的积极作用。(临沂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省妇联多形式分层次开展扶贫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培训、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一是组织基层妇女干部、女带头人培训,提高帮扶队伍素质。先后举办市县选派“第一书记”贫困村妇女干部脱贫工作培训班、巾帼乡村旅游扶贫女带头人培训班、“大姐工坊”负责人培训班等,培训贫困村女书记、女村主任、女致富带头人等1000余人。二是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培训,提升脱贫技能。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观摩学习相结合,订单式技能培训与能力提升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贫困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目前,省妇联争取政府项目、企业资金支持直接组织培训10期、培训贫困妇女3000人。各级举办脱贫技能培训747期(次),直接培训贫困妇女9.7万人。(省妇联)

  脱贫任务重点县农民收入增长9.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脱贫任务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48元,同比增长9.1%,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在20个脱贫重点县中,除费县与全省增速持平外,其余19个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其中,郓城县增速最快为9.9%,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130个县(市、区)第3位;牡丹区和曹县收入增速并列第5位,均增长9.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省统计局)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会同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及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协力推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9月底,我省规划建设的49个安置区已竣工21个,其余28个正积极推进建设。完成投资13.9亿元,建成安置住房4758套,已搬迁入住82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54人。(省扶贫办金融合作组)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免费培训乡村医生。自2016年5月份开始,举办“全省乡村医生中医药技术免费培训活动”,针对全省7005个贫困乡村的医生实施特殊培训,制定专门培训方案,优化乡村医生培训平台,选拔最为优秀教授任课,专门添加防治特困地区易发病课程,将培训时间由5天增加到7天。建立长期跟踪服务制度,对培训完成后的乡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随时进行解答,并安排专业教师赴当地实地传授。目前已培训76期,培训乡村医生达到13万。(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