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20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1-20 15:26

经验交流

 

滨州市实施企业扶贫行动

   

    滨州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着眼构建全社会扶贫大格局,围绕2017年全面完成8.9万人脱贫任务目标,组织实施以工业反哺农业为基本思路,以农村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扶贫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统筹社会发展资源,谋划企业扶贫新思路滨州市跳出扶贫抓扶贫,统筹扶贫与发展,把扶贫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把发展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撑,发挥企业技术、市场、人才等扶贫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工农融合、互利共建的“大扶贫”格局。在推进措施上,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扶贫行动”的意见》,召开了企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引导企业把扶贫作为反哺社会的责任和拓展空间的机遇,推进产业政策与扶贫政策相衔接,推进企业扶贫资源与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相对接。在政策引导上,对采取流转土地、转移就业等方式扶贫的企业,享受金融扶贫各项政策;对在贫困村建工厂、车间或生产基地的,享受相关土地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对发展种养加特色产业和电商、光伏、旅游扶贫项目的,提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或带动农村贫困户10户以上的,在用地、财税、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下乡扶贫发展二、三产业的,实行电价优惠等。在帮扶方式上,改变过去企业拿钱拿物“输血式”为主的帮扶模式,不定任务指标,不搞“拉郎配”,村企对接自愿。参与帮扶企业自主选择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企业和贫困村双方签定村企共建协议,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全市共有746家企业与596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
    二、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构建反哺农业新格局一是强化企业就业扶贫主渠道作用。把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接作为村企共建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送技能、送岗位到村到户。魏桥创业集团创造就业岗位让15万农民变成了工人,省定贫困村无棣佘家镇观音堂村就有67人在魏桥创业集团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4.5万元。泰裕麦业通过扩大产能增加就业岗位1000多个,安置农民工800多人。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733人,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转移就业。二是发挥企业对扶贫项目的带动作用。37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11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提高扶贫项目质量效益。阳信县广富、亿利源、鑫源、华盛、华阳等一批肉牛养殖和加工企业形成了肉牛产业集群优势,通过肉牛养殖、饲料种植、肉食加工等产业链条延伸,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已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三是激励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积极为改变农村面貌做贡献。京博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亿元,对吕艺镇41个村、4.6万人和乔庄镇的部分村实施整建制合村并居,建设容纳农村人口6—8万,集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等多功能配套的新型小城镇。目前6个村已整体搬迁,2600余户、8500余人受益,其中省定贫困村乔庄镇聂家村640人全部搬进新居。今年以来,该集团通过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参与金融扶贫、慈善事业等形式,带动2000余人脱贫,数万名老人和儿童受益。四是倡导企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企业围绕农村面貌改善和贫困群体脱贫需求,扶贫济困慷慨解囊。瑞东农牧与沾化区和无棣县的9个村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每村捐助20万元用于村集体收益和贫困户脱贫,并设立公益基金救助特困群众和资助贫困家庭。初步统计,目前全市220余家企业结对帮扶捐款累计达2400余万元。
    三、精准聚焦贫困人口,探索产业扶贫新机制在企业扶贫行动推进过程中,围绕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主要探索了六种模式:一是土地流转增收模式。今年以来,结对帮扶企业流转土地超过1万亩的7家,超过1千亩的26家,每亩平均1000元左右。中喜生态园林公司以每亩1300元流转沿黄48个村居3.14万亩土地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9000余农民群众获得稳定收入,32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二是土地和资金入股模式。企业把扶贫资金、农户土地或其他资源量化折股,定期分红,让贫困群众长期受益。惠民鑫诚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在按每亩12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土地8000亩基础上,又把贫困户土地入股共建葡萄园,入股农户按每斤0.5元分红。无棣县佘家镇为68户贫困户在骏驰驴业入股扶贫资金50万元,在支付5%的利息外,企业每年利润的35%-45%给贫困户分红。沾化罗场村以扶贫资金和土地入股与雅士享公司共建养鸡场,每只鸡按0.45元固定分红,每年分得红利40多万元。三是订单农业模式。泰裕麦业发展小麦订单基地150万亩,带动了周边几十个村受益,其中贫困人口500余名。惠民天禧公司与204户、669名贫困群众确定养殖协议,利用贫困户闲置院子散养“黄金鸡”,一般户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四是金融+光伏扶贫模式。按照企业经营、政府贴息、贫困户受益的思路,探索实施了“光伏扶贫贷”。华能沾化新能源公司等3家企业,把扶贫资金折算成股份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精准带动800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无棣电力公司为40户贫困户办理“光伏农户贷”200万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五是扶贫车间模式。发挥家纺、草柳编、绳网等加工产业优势,在农村设立“加工点”和“扶贫车间”。愉悦家纺在周边农村设立“加工点”46个,滨城三河湖镇建立劳动力就业中心8处。截止目前,全市设立“扶贫车间”177个,80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080人。六是加工+电商扶贫模式。轩逸家纺是一家网上经营棉被的电商企业,吸纳100多名农村妇女加工棉被,每人每天收入50-200元,企业线上销售额已达到4000万元。这些模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互补互联,将周边群众纳入长期受益的链条,实现了扶贫政策效益的最大化。(滨州市扶贫办)

 

莱芜市从严从实管理第一书记

 

莱芜市围绕扶贫抓党建,坚持从严从实管理第一书记,督促第一书记真抓实干、真蹲实驻,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成效。

打造过硬队伍按照“抽硬人、硬抽人”原则,坚持自下而上、层层筛选,从市、区、镇(街)三级机关抽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宗旨观念牢的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市区共选派308名党员干部到117个村驻村开展工作,实现了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全覆盖。明确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6项职责10条工作要求和“七不准”纪律要求,印发《第一书记工作日志》和“党群连心名片”,编印《第一书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操作实务》和《第一书记农村政策必读》。明确第一书记为贫困户帮扶第一责任人,参与精准扶贫全过程。举办全市第一书记培训班,为第一书记讲解扶贫政策,增强他们带民富的能力和水平。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第一书记精准扶贫业务知识考试,通过以考代训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第一书记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核。

强化督查考核制作《莱芜市直第一书记所在村位置示意图》,每季度进行一次暗访督查。采取随机走访、查看现场、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群众满不满意等问题。暗访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按要求住村、未真正开展扶贫工作的进行点到人名、点到单位地批评,今年以来共暗访2次,点名通报批评16个单位21名第一书记。同时,把每次暗访督查情况纳入干部信息分析研判系统,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出台《第一书记工作考核通报制度(试行)》,对第一书记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一季度一考核一通报。明确考核内容,将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作为加分项目单独计分。第一书记年底评优根据全年得分排名总成绩,由高到低按表彰数量确定。对季度排名后五位的,通报部门单位、第一书记;连续两次排名后五位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约谈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约谈第一书记。对全年排名前5位的,部门单位优先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优先评选为优秀领导干部;全年排名后五位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市委作出说明,下年度第一书记不提拔、不重用。

加强政策支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派第一书记进行帮扶,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选派旅游局干部,适合土地整理开发的选派农业局干部,适合发展畜牧养殖的选派畜牧兽医局干部,如市旅游局干部杨忠同志,到雪野镇王老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72户贫困户脱贫的任务,2015年全村户均收入仅旅游一项达到1.5万元。在安排产业扶贫资金时,向第一书记所在村适当倾斜,力争2017年实现每个第一书记村30万产业扶贫资金。实行立项优先,对各级补助的农村路网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一事一议”等项目,给予优先立项,确保三年内每个村都有项目。征求第一书记对种植养殖、村庄规划等人才服务需求,开展“订单式”对口服务,先后协调各类人才开展技术指导、授课培训、政策宣传、项目攻关等服务活动3万余人次,受惠群众20余万人次。

强化激励引导在有关媒体开辟“第一书记在基层”专栏,每周播发两个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展示他们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解民忧的工作实绩专门建立“莱芜第一书记工作群”,鼓励第一书记将工作成绩、驻村感想、百姓故事等以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随时随地亮晒自己的成绩,搭建“比党性、比能力、比业绩、比作风”的平台。各区成立由挂职副书记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划分党小组,建立组织建设、学习培训、服务管理、考勤纪律等制度,支部每月开展一次学习研讨、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交流、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习笔记评比、每年进行一次评先树优。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共帮助制定脱贫计划714个,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35次,参与党员群众2602人次;引进致富项目 451个,帮助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1155.6多万元;帮助255个村新修道路,修路里程达到640多公里;帮助19个村新通电或新上电力项目,帮助105个村新上通水项目,解决其他行业扶贫类问题637个,有效改善了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莱芜市扶贫办)

 

烟台市突出问题导向打响项目“年终会战”

 

烟台市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循着问题抓突破,追着弱项补短板,决战50天,打好收尾仗,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针对部分项目进展缓慢、资金投入进度迟缓等问题,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年内有效施工期,明确时间节点,量化施工任务,落实具体责任,实行挂图作战,未完工的争取完工,已完工的尽快验收。目前,全市项目开工率达到100%,预计年底前项目完工率90%以上,明年一季度前重点村产业项目全部竣工验收,项目资金按进度完成报账。

二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逐个项目梳理排查,对项目管理程序、贫困人口参与方式、收益机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审核,认真整改落实,确保让贫困人口受益。针对全市光伏扶贫项目比重相对较高,仍有部分项目未完成立项审批的现状,协调发改部门和有关县市区研究吃透政策,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抓紧立项审批,尽快并网发电。同时,跟踪政策调整,超前谋划、指导基层进行规划论证,确保项目落地后不受政策影响、持续得到受益。

三是合理分配项目收益。针对部分项目经营主体与重点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项目收益分配不精准、重点村和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难保障等问题,市扶贫、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研究制定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指导意见,通过建立科学的收益分配机制,保证贫困人口通过扶贫产业增收脱贫,保护社会资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双赢”,确保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四是超前抓好项目储备。提前开展项目论证和市场调研,建立重点村扶贫项目库,为明年扶贫项目立项选项、方案编制、资金拨付打好基础,确保项目扶贫资金下达到县市区后2个月内,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批工作,当年安排的产业扶贫项目当年完成。进一步激发工商资本潜力,广泛动员各类企业,到贫困村区开展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与贫困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烟台市扶贫办)

 

 

 

 

 

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分管副主任,省政协分管副主席。

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人大、省政协有关委室,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尹永海                  电子邮箱:sdfpjb@163.com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