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28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1-20 15:26

【工作动态】

 

山东多举措保障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

  

寒冬来临之际,山东各级各部门以“有保暖住房、有取暖设备、有御寒衣物、有节日食品、有应急救助、有邻里照料、有走访看望、有志愿服务”为主要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原则,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分类推进,精准落实,全力保障贫困群众温暖过冬,幸福过年。

一是领导重视亲自抓。省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姜异康,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郭树清十分关心贫困群众冬季生活,多次作出具体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龚正,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润田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过冬过年”工作,专门作出安排,要求各市各单位及早准备,落实措施,保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冬季生活不出问题。省扶贫办召集相关地市和省直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安排下步工作措施。上下协调联动,多部门协同配合,吃穿住行同步考虑,兜住底线、量力而行、逐步解决,逐步建立完善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长效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冬季和春节期间吃得好、住得暖,既不愁吃穿,又有说有笑。

二是政策措施有保障。近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通知,就贫困群众温暖过冬工作作出统一安排。各市结合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的最新资料数据,专项摸排越冬最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别是单独居住的60岁以上贫困户,家中有危重病人的贫困户,无儿无女的贫困户,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共同生活的贫困户,居住危房的贫困户,单独标记,重点照顾,确保冬春季节不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抓紧兑付贫困群众各类生活保障金、资产收益分红,落实承包土地流转租赁费用,让群众有钱过冬过年。聊城市印发《关于做好贫困群众御寒越冬的紧急通知》,扶贫、民政、财政、住建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保障贫困群众过冬住房有保障,确保御寒衣被发放到人、过冬资金足额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枣庄、德州、滨州、菏泽等市也都对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工作出台措施。

三是住房保暖抓基本。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尽快让贫困群众住上新房,对房屋尚未改造、能够居住的,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助做好封窗、固瓦、刷墙等工作,确保住房不透风不漏雨。对危房等级较高的,由村级党组织帮助协调租住其他住房,确保不出现大雪季节房屋倒塌情况。对正在危房改造的,加快进度,确保严冬到来之前搬进新房。全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万户(含建档立卡户2.37万户),截至今年11月底,我省已开工46525(含建档立卡户2.37万户),竣工38711户(含建档立卡户2.07万户)。组织对全省农村人口冬季取暖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统筹推进农村取暖工作,结合贫困人口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和经济能力,重点推广节能型火炕。充分发挥光伏扶贫效益,户用式光伏发电用于贫困人口冬季取暖。会同电力部门研究贫困人口冬季用电优惠办法,减轻贫困人口用电负担。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地区供暖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18年底农村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冬季供暖;2020年底,70%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今年在全省选取5个县、10个镇开展农村供暖试点。龙口市高家村是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一家公司出资150余万元对高家村进行精准扶贫,全面改善高家村的供暖环境,让村里家家有暖气,户户能取暖,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天然气供暖的贫困村。

四是资助活动全覆盖。省扶贫办会同省民政厅牵头,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和省慈善总会具体组织开展“送温暖”,筹措资金300万元,购买4万条棉被免费发放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元旦前完成。目前,工作进展顺利,1210日前第一批棉被即可发到贫困群众手中。省扶贫开发基金会策划贫困群众“新年礼包”,拟筹集资金面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300元以内的物品(5斤肉、10斤面、10斤米、10斤油),帮助贫困群众度过新年。省民政厅筹集资金、物资,做好贫困群众缺粮、受灾及大病救助工作。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分别筹集一定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取暖物资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向贫困群众捐赠煤炭、电热毯、电暖气等取暖物资。第一书记帮包单位、省直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企业发出倡议,利用扶贫开发综合平台,集中投放群众冬季生活需求信息,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动员各级开展送米、送面、送油和送方便食品活动,把送温暖工作从“穿衣戴帽”拓展到“食住用行”。补助范围不交叉,尽量扩大受益面。临沂市开展“支火炕、给补贴,让贫困群众睡上‘热炕头’;邻里助、真关怀,让困难老人吃上‘热汤饭’;献爱心、送温暖,让贫困群众穿上‘保暖衣’”等活动,从细节抓起送温暖、解难题。已在蒙阴试点为贫困户补贴火炕589处,每处补贴1000元;在沂南县岸堤镇万佛山村开展“爱心早餐”工程,家庭互助队每天早上为12户贫困老人送去热菜饭。济宁市曲阜、汶上等地政府购买服务,由留守妇女上门为贫困孤寡老人做三餐饭、缝补衣物,梳头洗脸,解决了贫困孤寡老人后顾之忧。

五是志愿服务慰精神。建立“冬日走访”制度,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有组织定期轮流走访看望贫困群众,了解掌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依托街道办事处、村居、社区服务中心、企事业单位建立以共青团、妇女和社会公益组织为成员的综合型、专业型、共建型志愿服务,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扶贫志愿者走进贫困家庭,做一次家务,拉一次家常,献一次爱心。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广泛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红领巾为老年人送温暖”、“关爱空巢老人”“春蕾行动”、“代理妈妈”等主题活动,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团省委组织志愿者,定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已落实4000多对,确保联系儿童今冬教育、生活得到保障。各级基层团组织建立青年志愿者敬老爱老服务队,为贫困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个体和集体服务项目,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生活。

 

【经验交流】

 

临沂市为贫困户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

 

临沂市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一盘棋”和贫困村户优先扶持的原则,将扶贫攻坚与改善民生条件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合力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让全市44.2万贫困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改旧屋、建新居,让贫困群众搬上“暖和房”。市住建部门制定了《临沂市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对重建房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补助增加1000元。开展提高补助标准试点工作,莒南、蒙阴、沂南、费县在每户补助1.5万的基础上,为建档立卡特困户再补助2万。2016年,全市共有50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了住了大半辈子的破陋老房,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新家。

二是搭平台、广参与,让贫困群众赶上“好政策”。 在全市推广兰陵县、沂南县爱心众筹平台的做法,发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为贫困群众温暖过冬捐衣捐物、取暖物资等。截止目前,已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棉衣棉被近18万件,并通过8.6万名帮扶干部陆续送到贫困户家中。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11月份以来,已发放电热毯1264个,取暖炉具1026个。团市委还募集发放小药箱6000多个,配备家庭常用药品,让贫困户不出门、不花钱就能解决感冒伤寒等冬季常见病。

三是支火炕、给补贴,让贫困群众睡上“热炕头”。为了让老区人民睡上热炕头,通过深入调研,确定在蒙阴试点开展为贫困户支火炕活动。每新建一处火炕县里补助200元,乡镇补助800元。截至目前,蒙阴县已建成火炕589处。通过烧上几把柴,火炕暖一夜,让贫困户能够温暖过冬,成了扶贫措施中的一项民心工程。

四是邻里助、真关怀,让贫困群众吃上“热汤饭”。发挥邻里和睦友爱优良传统,开展“邻里互助、守望幸福”活动,选择有爱心、愿负责的家庭,组建村级家庭互助队伍,帮助照料老龄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沂南县岸堤镇万佛山村开展的“爱心早餐”工程,家庭互助队除每天早上为12 户贫困老人送去热饭菜,还担负着查看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沟通感情的工作任务,每天通过拉家常掌握老人思想动态和遇到的困难,将精准扶贫工作延伸到了老龄贫困人口“心坎里”。

五是献爱心、送温暖,让贫困群众穿上“保暖衣”。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企业捐款捐物,引导家庭与老龄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敬老助老良好风尚。团市委、妇联开展了针心针意 暖冬活动,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寒冬中的贫困家庭儿童,征集爱心市民、爱心家庭积极参与,亲手为孩子们织一条围脖、织一副手套,或者为孩子们捐赠御寒装备,让全市贫困家庭的儿童今冬不再挨冻受冷。截止目前,已经征集12000余名爱心市民参与活动。

六是建设施、精照料,让贫困群众住上“幸福院”。采取“市(县)财政补助一部分、镇财政支持一部分、村集体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加强村级敬老院建设,完善村级养老服务设施,扎实推进村级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老龄贫困人口提供日间照料和互助养老服务。实施蛋奶工程,撤并小、远、散供养服务机构13处,集中规划了22处中心敬老院,已建成9处,提高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开通12349民政服务热线,在15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民政办设立了社会救助综合受理窗口,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实施临时救助2.3万户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458.5万元,发放过冬御寒实物折价106.7万元。

七是尽孝心、包赡养,让贫困老人用上“取暖钱”。在弘扬孝文化、传承孝道美德上下功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选孝顺儿媳、“四德家庭”等方式,采取基金引领、协议赡养、奖补激励等三种办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承担敬老养老的义务。目前,全市贫困村普遍成立了孝老理事会,村集体按子女缴纳的孝心款的10%-20%给予补贴,确保每位老年人年收入不低于1200元,目前,孝善养老已在全市16个县区(开发区)、156个乡镇全面推开,惠及60岁以上贫困老人19.5万人。

八是搭戏台、送文化,让贫困群众过上“祥和年”。市县文化部门紧扣精准扶贫,弘扬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改变过去“我送什么你看什么”,为“你要看什么我给你演什么”,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一批 “短、平、快”的艺术作品,给贫困户送去精神温暖。例如《沂蒙组歌》、《紧抓住老区人民的手》剧目,现代柳琴戏《望夫泉》、《王祥卧鱼》、《墙头记》、《苦情》等,重点为贫困村演出,既陶冶了广大村民的情操,也传播了道德新风尚,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贫困群众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已经在310个贫困村进行了公益演出,春节前,将在全部贫困村进行巡演,让贫困群众在文化传播和熏陶中了解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过上一个文明祥和的春节。(临沂市扶贫办)

 

枣庄市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

 

枣庄市针对渐入冬季部分贫困群众缺衣少被、取暖困难等现实生活问题,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的通知》(枣扶贫组发﹝201611号),要求在全市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干部精准聚焦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开展“送温暖”活动。一是全面准确掌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统筹组织力量深入帮扶村、帮扶户,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御寒物资保障和住房保温保暖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和掌握底数,建立健全台账,做到底数清、对象明、情况准。二是科学制定温暖过冬工作方案。根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完善贫困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式、内容和时间要求,为贫困群众送去棉衣棉被、煤炭、米面油等御寒过冬物资,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大部分重建贫困户入冬前能搬进新居。入冬前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确有困难的,妥善解决危房改造贫困户临时住所问题,并采取相应保暖措施。做好贫困群众冬季农业生产和产业扶贫项目的灾害预防工作,减少极端天气对贫困户生产的影响。三是加强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工作责任,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加快实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积极宣传“送温暖”活动的做法和成效,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营造贫困群众温暖过冬、脱贫奔康的良好氛围。(枣庄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