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08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11-03 15:13

【经验交流】

  德州市以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德州市把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划区作战,整体推进,协同奔康,走出了一条以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德州路径,实现了党委政府、企业、贫困群众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全市4.58万户、9.59万名贫困人口中,已有2.98万户、4.71万人达到脱贫标准,占年度减贫计划的86.3%。预计年底有5.46万人实现脱贫。

  一、坚持“四个标准”,选项目、育产业。德州市充分发挥农业大市的基础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最根本、最主要的扶贫方式,积极为贫困户脱贫选项目,为其他百姓致富选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准突破口,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产业和项目选择上,坚持“见效快、效益好、管长远、带动强”四个标准,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把扶贫项目选择的顺序由“农、林、牧、副、渔”转化为“副、渔、牧、林、农”,通过产业扶贫,把小项目变成大项目,把小产业变成大产业,把贫困群众变成“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的“三金”农民,让周边乃至整村、整乡镇的群众,由“看着眼红”到“跟着干、一齐富”,摆脱了德州农民“有粮吃,没钱花”的窘境。目前,全市直接投入产业项目的财政资金达3.15亿元,发展了种养加、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8个产业类别1006个项目,帮扶贫困户3.95万户、受益贫困人口6.37万人。

  二、划定“四个片区”,优化产业布局。把全市13个县市区划分为“四个片区”,实施分类攻坚、强力推进。宁津、乐陵、庆云等东部片区,发展药材种植、水产养殖、农机服务等产业,实施扶贫项目300个;齐河、禹城、临邑等南部片区,发展高端养殖、蔬菜种植、农村旅游等产业,实施项目198个;夏津、武城、平原等西部片区,发展辣椒、工场化养猪等产业,实施项目425个;德城、陵城和两个开发区中部片区,主要发展光伏、电商以及服务业等产业,实施项目83个。各片区积极探索,先后启动租赁扶贫、合作扶贫、科技扶贫、循环扶贫等一大批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扶贫模式,扶贫产业多点开花的态势已经形成。

  三、突出“三种方式”,组织贫困群众“进会、入社、上链”。 “进会”,就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贫困群众进入各类行业协会,抱团取暖,勇闯市场。庆云县铁皮石斛协会流转土地300亩,带动200多名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入社”,就是引导农民群众组建并加入合作社,依托“大手”拉动“小手”。乐陵市贞龙黄粉虫养殖合作社建设的“扶贫车间”,让贫困户给贫困户打工,实现相互扶贫、共同脱贫,户均增收7000多元,真正把“黄粉虫”变成了“黄金虫”。“上链”,就是瞄准市场需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既有效解决企业缺土地、缺劳动力和缺资金的突出难题,又拉长产业链条,为贫困户在产业链条中找到合适位置,让贫困群众在链条上有一环、有一扣。武城县中椒英潮集团开展了“123红色产业扶贫”,即一产靠发展种植基地扶贫、二产靠劳动就业扶贫、三产靠市场流通、电子商务扶贫,通过辣椒全产业链带动贫困户893户、贫困人口2499人,人均增收2000元。今年,全市组织255家农业龙头企业,5000多个合作社,600多个家庭农场投入帮扶资金3700万元,“进会、入社、上链”的贫困人口净增66个百分点。

  四、严把“四个关口”,确保早见效早受益。一是严把产业选择关。组建了扶贫产业项目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采取现场评审的形式,对入选项目实地考察,逐一出具评审意见,确保项目选的准。二是严把资金投入和监管关。今年德州市投入各类财政扶贫开发资金4亿多元,为历年之和,其中直接投入产业项目的占到75.9%以上,有效保障产业发展需要。组织扶贫、纪检、财政、审计、检察等部门在资金管理、公告公示、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严把产业项目实施关,全面贯彻落实《德州市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办法》,重点围绕项目实施推进、验收整理、资产移交等九个环节综合发力。截至目前,已问责处理乡科级干部7名。四是严把收益分红关,分红有合同,有约定,有协议,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德州市扶贫办)

  省审计厅创新方法强化监督

  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省审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审计职责,坚持客观求实、依法审计、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扶贫审计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将扶贫审计内容欠入预算执行审计、经责审计中,推动扶贫审计全覆盖,为我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保驾护航。

  一是结合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加大扶贫专项审计力度。立足全省扶贫工作大局,克服审计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省审计厅派驻省扶贫办审计处,全力配合省扶贫办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对省本级和各地扶贫工作进行直接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对全省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促进真扶贫、扶真贫,发挥精准扶贫政策最大效应。

  二是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审计,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扶贫开发职责。按照省委“1+N”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相关扶贫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促进各行业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优势,落实扶贫开发责任,汇聚脱贫攻坚合力。

  三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助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落实。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审计力度,重点关注脱贫攻坚任务分解、机构设置、工作推动、指标完成等情况,揭露和查处责任不落实、方法不恰当,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资金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促进领导干部积极、依法、有效作为。大力推进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着力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省审计厅)

【工作简讯】

  我省一个集体、两名个人获奖。近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脱贫攻坚工作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泰安市岱岳区扶贫办原副主任苏庆亮荣获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沂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枣庄市山亭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蒋邦海分别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省人社厅实行扶贫对象“一卡、两落实、三到人”。“一卡”就是在扶贫开发部门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实行“山东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精准识别卡”,做到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清、就业创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状况清、帮扶措施清“五清”,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挂号。“两落实”就是责任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就是省与17市签订《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压实脱贫责任。人员落实就是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中心)明确专职人员负责,脱贫任务重的村设置专职协理员,同时加强与“第一书记”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做好重点村扶贫工作。“三到人”就是严格按照精准化扶持的原则,抓好扶贫项目、资金、措施落实到人。项目到人就是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争取等工作,实现产业“下乡入村”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农村留守人口就近就业三结合,确保农村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创业;资金到人就是整合利用各类扶贫资金和就业创业资金,实现就业专项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三整合,瞄准重点区域、贫困人口逐一兑现政策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措施到人就是绘制“山东省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分类施策流程图”,将扶贫措施细化上图、倒排工期、挂图指挥,实行“滴灌式”扶贫,因户因人施策。(省人社厅)

  团省委发挥青企协作用深化青春扶贫行动。近日,团省委组织开展的“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山东省青企协走进郓城活动在菏泽市郓城县举行。活动中,山东省青企协向郓城捐赠扶贫志愿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帮助3所学校建设图书馆、郓城志愿者协会开展扶贫活动和贫困家庭青少年完成学业。根据团省委“青春扶贫行动”统一安排部署,山东省青企协依托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希望基金,启动了“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帮扶脱贫活动。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发动和印发《扶贫手册》等方式,吸引广大青年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青春扶贫行动,主动捐献爱心。截至目前,已向临沂四个县及泰安肥城、菏泽郓城等各捐赠10万元。(团省委)

编辑:沈建波